1月份以来,多地进入“地方两会时间”,而一直备受关注的养老问题,也成为“地方两会”的热词之一。
养老服务关乎小康成色。《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多地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注意到,多地将养老相关工作写入其中。例如,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时间银行”,鼓励市场化专业机构参与提供助餐等养老服务,发展时间银行等互助养老模式。山西省表示,规划实施一批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项目,推进“5G+智慧养老”,发展“银发经济”。辽宁省也提到推进智慧健康养老。江苏省表示,“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
“地方政府将养老纳入工作重点既是直面社会老龄化现象的现实需要,也是地方政府积极作为、主动作为的执政为民意识的体现。”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我国各地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老年市场需求日趋旺盛,养老服务业、老年休闲产业等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围绕老年人需求而致力于打造更多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使之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有力支撑,为增进社会和谐,创新养老模式,进一步探索全社会老有所养的机制体制创造了条件,增强了底气。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也有利于在养老方面减轻年轻人负担,进而缓解生育问题。此外,大力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市场,有利于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今年经济工作中要“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2021年12月份,《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重磅发布,这也意味着“个人养老金”新时代开启。
而在多地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金”也榜上有名。例如,陕西省表示,“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河南省强调,“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河北省明确要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西藏自治区要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人均提高10元”。广东省表示,“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社会救助等标准”。
“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我国养老事业、养老产业与保险有机融合、协同发展,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全国养老网络体系、形成全国养老一盘棋机制和方案的重要手段。”宋向清表示,这有利于破解养老保险资金只能在省域支付的机制限制,促进我国养老和保险的跨区域融合和便捷化支付,可以快速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大大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获得感、幸福感和踏实感。
“我国近年来一直重视养老保险保障的多样化和多层次,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养老选择和便利,其中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已持续发展成为中国养老金体系的新增长引擎。不过,目前第三支柱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构建新型服务体系加以补强。”宋向清进一步表示。
对此,明明从三方面提出建议:一是从顶层设计出发,构建三个支柱的统筹协调发展机制;二是加大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对“第三支柱”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三是通过税收政策驱动,建立政策激励机制,例如将第三支柱与个人所得税挂钩,或购买第三支柱的职工可以减少养老保险的缴费率。
在宋向清看来,资本市场是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重要支撑,未来可以通过继续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加快构建多机构联合监管体系,加强完善个人养老金账户体系等系统性改革实现第三支柱与资本市场的有效衔接。对于资本市场和各类金融服务商、投资运营企业等来说,第三支柱养老金市场既是资本和企业发展的战略机遇,也是社会和历史的使命召唤,建议相关养老金产品供应商、供应渠道和养老金顾问机构等能够共同参与,协力同行,积极创建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新养老商业新模式,为我国第三支柱养老发展创造扎实的资本和服务支撑。
责任编辑:赵建兴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