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今后严重超限超载将面临26项联合惩戒

发布时间:2017-03-31 13:52:22 推广 来源:未知

中国报道讯(记者张洪祯)2月24日,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交通运输部联合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对严重违法失信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相关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的有关情况。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会上表示,《备忘录》是国家有关部门在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领域联手推进社会信用建设的又一重大行动,也是交通运输系统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构建以信用为核心新型市场监管机制的一大重要举措,这对于维护交通运输秩序、净化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有重大意义。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局副局长张子红等相关人士出席会议。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备忘录》由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交通运输部、最高法等36个部门和单位联合签署,针对《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界定严重违法失信超限超载行为和相关责任主体有关事项的通知》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有关规定公布的严重违法失信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的相关责任主体,提出了三个方面26条具体惩戒措施,明确由相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联合实施。

  连维良指出,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重视信用建设,失信惩戒的大氛围正在形成,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支撑条件日趋完善。一是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为政府部门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和信用档案、共享共用信用信息创造了条件。截至目前,全国增量代码实现及时公示,存量代码转换率超过97%,信用代码制度改革顺利推进,超前完成改革任务。二是建立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各地、各部门信用信息超过7.6亿条,成为公共信用信息汇集交换的“总枢纽”。三是建立“信用中国”网站,累计访问量超过1.7亿人次,日访问量超过180万人次,成为以信用为纽带沟通社情民意的“总窗口”。四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协同推进机制,引导社会信用服务机构参与信用建设、信用监管。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全面推进失信联合惩戒、守信联合激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连维良强调,目前,国家发改委与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会同50多个部门,联合签署或正在签署的联合惩戒、联合激励的备忘录有20个,今年预计可达到50个,实现重点领域的全覆盖,做到“哪里有失信问题,哪里就有联合惩戒备忘录”。通过各部门的联合行动,累计采取70多项限制措施,对严重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今天签署的《备忘录》,使得失信联合惩戒的覆盖面更广、联动机制更加完善、形成震慑效果更大。”下一步,落实联合惩戒还须围绕“发起—实施—反馈”模式进行,具体要严格“红黑名单”标准、规范“红黑名单”认定、推动信息共享、加强失信公示、归集联合惩戒案例等工作,持续优化深化,推动落实落地。

  据不完全统计,联合惩戒行动对违法失信主体形成了强大威慑,有接近70万的失信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与此同时,全国税务机关公布“黑名单”2858件,有关部门配合税务机关对“黑名单”失信主体采取限制措施。截至目前,全国共有735户主动缴清了税款、滞纳金和罚款48.3亿元。

  刘小明指出,治理超限超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必须运用法律、行政、经济、信用、技术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此次发布的《备忘录》,运用信用手段,加大对严重违法失信超限超载行为的联合惩戒,是落实国务院联合治超工作的一项重要部署、重大举措,对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联合治超成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构建国家失信联合惩戒大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从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着力抓好《备忘录》落实落地工作,不断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从交通运输行业来看,要全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按照近期发布的《关于界定严重违法失信超限超载运输行为和相关责任主体有关事项的通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以事实为依据,准确界定严重违法失信责任主体名单,及时向其他部门和社会公众发布和共享。二是认真做好《备忘录》中涉及交通运输行业的各项失信惩戒措施,重点是加大对失信主体的检查力度,将信用作为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工作的重要考量因素,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做到“应查必查、失信必究、惩戒到位”。三是注意保护当事人合法的信用权益,做好信用修复、异议处理等工作。四是在“信用交通”网站和“信用中国”网站上及时公布违法失信行为和责任主体名单,曝光违法失信典型案例,形成强大的威慑作用。

责任编辑:刘碧霞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