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刘庆峰:当前,中国相对欠缺源头技术创新

发布时间:2017-01-06 14:45:05 来源:中国网

当今中国相对欠缺的,还是源头技术创新这一部分

站在2016的终点,回首望去,你会看到中国经济这一年间的美好与困惑。它美好:经济增长率实现6.7%,总体稳中有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一周年,“三去一降一补”初显成效;新经济蓬勃发展,新技术喷涌而现,共享、数据、智能等概念颠覆着经济模式与生活方式。它也困惑,改革中总有难啃的硬骨头;房价高起不落,既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隐忧;国际形势波诡云谲,“黑天鹅”们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变数,谁也说不清;人民币进入贬值周期,我们的钱袋子还安全吗?…..而这一切的答案,或许就在渐行渐近的2017。

为此,思客推出年度策划“预见2017·顶级智库专家的研判与展望”,邀请顶级智库专家展望2017,把脉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本文为系列策划第十一篇,特邀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分析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刘庆峰认为我国在该领域基础雄厚,发展迅速,加上政府的推动和扶持,未来势必会走在世界最前列。同时他还提出,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员工失业等社会问题,政府应该准备好迎接挑战。

认知计算是人工智能的竞争焦点

我们现在把人工智能分了三个层次。第一步是计算智能,机器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比人类强。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最强大脑这个节目,在人类看来非常不可思议的能力,但在机器面前却是很自然的一个能力。这个标志是1997年的IBM的电脑“深蓝”赢了“国际棋王”卡斯帕罗夫,因为机器可以把所有的国际象棋的情况都编译出来,这是人工智能的第一步能力。

第二步是感知智能,机器能听会说,语音合成已经超过了普通人达到的4.5分,翻译已经达到了大学六级的水平,机器的视觉可以看红外和紫外,机器的听觉可以听见超声和次声,这些他会逐步超越人工。

第三步可以说是最难得的,也是未来和人类生活融合最紧密的,就是认知计算。简单来说,认知计算是让让机器具备了学习、推理和综合表达的能力。这项技术现在是全球竞争的焦点,无论在制造业、服务业,还是教育、医疗等方面,认知计算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人工智能下一步的使命是让机器不仅能听会说,还要能理解会思考,用人工智能来改变世界。我们将赋予人工智能最好的深度神经学习的算法,让他学习最顶尖专家的知识,达到一流专家的水平,把最好的知识成果呈现给各个行业。

2017年人工智能可能会在许多领域有较大突破。首先是教育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记录所有的过程化数据,例如学生的学习数据、作业数据,老师上课数据等等,然后自动分析全班同学的学习状况。老师在授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调整课时内容,例如某个知识点,同学们都掌握了的话就不必重复,若有大部分同学没掌握,那就再重点讲解一遍。教学过程中,老师马上就能知道同学们知识掌握的程度,可以把课堂效率提升到30%以上。孩子回到家里,人工智能可以略过无效作业、重复训练,使学生的时间可以节省50%。这对整个社会进程,对我们下一代的成长都是巨大的变化。

明年在医疗领域也会有新的突破,人工智能在某些专业领域的能力可能会高过某些一线的全科医生。而且通过语音技术,还可以解决门诊电子病例等难以实现的问题。真正做到人和机器的耦合互动,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老百姓所享受到的社会服务水平。

创新驱动,源头创新是当务之急

创新可以分类为源头技术创新、产品应用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销售渠道创新,但当今中国相对欠缺的,还是源头技术创新这一部分。所以,中国产业界在重视服务和管理创新的同时,要有一批企业敢于在源头技术上进行突破。互联网时代,全球最好的成果可以迅速服务全世界的用户,所以创新领域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只有拥有全球顶尖的核心技术,才可能有产业机会。

那我国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呢?举国体制。往往交叉学科是最容易出创新成果。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需要结合脑科学、神经心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数学等学科,国家可以最大化地调动资源,设立国家实验室、应用示范区等,给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最大化的支持。有了良好的科学基础,再加上举国体制的优势,我们完全有机会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当然,创新也面临着挑战。对于产品来说,如何把成本降到最低,如何让产品性能更加优化,这是亘古不变的难题。成本节约需要我们从源头开始抓起。未来机器人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GDP的排名,当国外公司秩序每月为每个机器人支付500元的维护费,而中国公司每月却要为每个工人支付5000元的工资,那我们在全球肯定是没有比较优势的,我们就没法销售出高成本产品。

至于产品优化,它的方向一定是“智能化方向”。简单来说,就是让产品更理解你,更懂你,更好地服务你。这需要高端的技术支持,对产品而言又一个挑战。如果这两个难题能够突破,那么我们将会是制造业全球强国。

政府应积极扮演“新技术践行者”的角色

政府可以在创新中发挥很大的作用。首先,政府应该搭建一个平台,让社会上的创业精神自由流动,让创业者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创新力和想象力。在这个基础上,政府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法规,在政策上提供支持,提高我国技术创新的比较优势。

其次,政府应积极地整合社会上可用的交叉学科资源,通过推动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专项的建设,促进科研创新,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

第三,政府应该积极地扮演“新技术践行者”的角色。当我们有了全球最顶尖的技术成果的时候,政府应该率先使用,形成样板,之后向全国推广,继而向全世界推广。例如我们的高铁,现在正在向全球出口。

但是归根结底,政府还是应该尽量让创新者自主发挥。最近几年政府的工作流程在不断优化,一方面简政放权,另外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政务”使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化。政府的这一系列改变都对推动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过,随着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政府同样面临压力。例如就业问题。从全球趋势来看,未来制造业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被自动化所替代,势必会造成大量人口失业下岗,社会财富掌握在少数巨头企业手里。这么多的制造业人口如何分流?如何保障他们的权益?

我认为应该政府应该积极把这部分人口引流到社会服务业中。人工智能时代,全新的社会服务体系下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岗位。政府应建立新的培训体系,提高民众的劳动技能,引导民众更好地就业。除此之外,政府还需要考虑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方法,社会的救助和保障体系一定要提前预案,未雨绸缪。这是政府需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责任编辑:常梦恬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