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文化遗产助推乡村旅游

发布时间:2020-04-29 15:18:31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张洪祯 李祎凡 报道)自2008年世界最大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正式旅游开发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资源,围绕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历经十余年,西江苗寨从一个经济落后、贫困面广、文化保护乏力的传统村落,一跃成为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动力强劲的美丽村寨和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仅在2018年,西江苗寨村民人均收入就超过了2万元,户均收入达8万元以上,其实践探索得出的“西江模式”堪称民族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

一、基本情况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境内,由平寨、东引、也通、羊排、南贵、养蒿、欧嘎、也东共八个自然寨组成。全寨原住居民有1400多户,6000多人,其中99.5%为苗族,是全国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西江苗寨迄今为止仍较好地保留有厚重的苗族传统农耕文化。西江苗寨所在的雷山县共计有1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西江都有扎实的根基和丰富的体现。虽然坐拥丰厚的民族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但长久以来,西江苗寨吃饭靠种地、挣钱靠打工,村民守着文化的金山银山,却没有换来手中的“金饭碗”和“银饭碗”。

2008年旅游开发后,西江苗寨旧貌换新颜。在业态上,10年来,西江苗寨景区累计注册的大大小小的旅游生产经营主体超过了1300多户,比1995年增长了40多倍,并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等完整旅游产业链;基础设施上,投入资金10多亿元,加快了西江景区提质扩容,先后建成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灯光系统、表演场、寨内观光栈道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西江·西街商业街区和西江·苗界等高端文化旅游综合体,景区现有接待总床位10600个,就餐接待能力达到15000余人,停车位4000余个;品牌荣誉上,旅游开发后,西江苗寨紧紧以文化引领,市场驱动,在文化产品上推陈出新,在政府、公司、村民和学界等多主体的推动下,西江苗寨文化品牌产生了质的飞跃。西江苗寨景区先后获得了“全国4A级景区”、“中国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十大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全球十大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等殊荣,旅游品牌的日益响亮。游客接待上,2014~2017年西江景区接待游客1790.4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9.88亿元,2018年西江景区接待游客853.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56亿元。

二、主要经验

一是坚持党政强力推动,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为有效聚集人力、物力和财力对西江苗寨进行旅游开发,2008年在省、州、县的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西江苗寨赢得第三届“贵州省旅发大会”的举办权,有了党的领导,西江苗寨的发展有了主心骨,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心,加快了西江苗寨向前发展的步伐。政府事无巨细的旅游动员和坚定的发展初心,获得了村民的广泛支持,也深深吸引着省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西江苗寨基层组织等主体,主动关心和参与推动西江苗寨的旅游开发,形成了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充满活力的局面。

二是创新公司主导的旅游市场化运作。旅游业是集产品、服务和客源为一体的产业,具有很强的市场性。为了西江旅游的发展,政府之前投入了巨额资金搞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再按行政思维搞旅游,短时间内虽然有效,但从长远来看则会难以为继。为此,按照现代企业制度,2009年雷山县人民政府注资成立国有独资公司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整个西江苗寨景区的经营管理服务。目前公司总资产达到了17亿元,共有13个子公司,员工总数900多人。自公司成立以来,对整个西江景区起到了引领文化、引领客源、引领市场、引领服务、引领基础设施建设、引领品牌塑造的带头示范作用。

三是设规程定制度,加强对核心文化资源的保护。乡村文化旅游,文化是核心。从2008年起,西江苗寨严格落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保护条例》,制定了《西江千户苗寨文化保护评级奖励暂行办法》《西江千户苗寨文化保护评级奖励评分标准》《西江千户苗寨房屋建筑保护条约》《西江景区古树名木管理保护的措施》《西江千户苗寨风貌管理管理办法(暂行)》《西江千户苗寨旅游特色美食饮食规范》《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农家乐管理办法》《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旅游市场经营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使得西江苗寨景区的文化保护发展有了规约上的依据,对于苗族文化的保护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是加强文化活态展示,动静营造旅游氛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10年来,西江苗寨加强文化活化,将静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动态人文景观形塑成为动静结合的乡村旅游氛围。静态体验不断通过“田园观光区”“村寨夜景系统”“苗族风雨桥”“吊脚楼建筑群”等方式进行打造;动态展示不断适时推出各种民俗活动。例如将苗年的活态展示作为大亮点,通过文化节点设置,让游客亲身参与体验小年、中年、大年三次苗年的节日活动和节日内容,从中感受苗族文化魅力。在西江苗族博物馆的带动下,鼓励村民利用自己的房屋住所兴办40多所参与型、体验型、互动型的“家庭博物馆”,构建起立体多元的民族文化活态展示点。

五是传承发展,文化引领品牌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0年来,西江苗寨在保护好、传承好民族文化和不脱离地方文化母体的基础上,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连续挖掘出了“高山流水”“五壶四海”“十二道拦门酒”“长桌宴”等苗族文化旅游产品;通过场景置换、文化再造等手段,推出了“鼓藏肉”“苗王鱼”等苗族传统美食;通过艺术上的升华与提炼,将民族叙事、历史叙事和文化叙事与舞台化的结合,打造出了“美丽西江”晚会;扎根于西江苗寨经营的商户,也积极将苗族文化符号运用于店名、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服务中,大大丰富了“千户苗寨”作为文化品牌的内容。

六是创立利益共享的连接机制。10年来,西江苗寨景区通过制度创新,设立了民族文化利益的共享机制,以门票收入的18%作为民族文化奖励经费发放给村民,让村寨社区居民每户每年都获得近万元的收益,确保了旅游收益的全民共享。截至到2018年,西江苗寨累计发放民族文化奖励经费高达1.3亿元,户均累计8万元。西江苗寨的利益共享机制,体现了党和政府在旅游发展制度安排上的“公平”与“正义”,确保了大家的共同富裕。

七是以景区带村带县,共享发展成果。作为国家80个“景区带村”的示范之一,西江苗寨的景区带动主要体现在产业带动、发展带动和就业带动三个方面。就产业带动来说,10年来,西江景区带动周边脚尧、黄里等村的茶产业发展,带动了附近”控拜、麻料等村寨银饰产业的发展。在就业带动方面,周边村寨共有2000多村民常年不间断在西江景区内打工。在旅游旺季,都能让每位村民每月有2000到3000元左右的收入。在“景区带县”方面,西江旅游井喷式发展极大地带动了雷山县旅游业的发展,2017年,雷山全县旅游综合总收入为77.37亿元,其中西江苗寨为49.91亿元,占比为64%,直接和间接带动全县至少20000贫困村民脱贫致富。

八是善用民间智慧,参与景区社会治理。开发旅游后的西江苗寨,是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方式交织的空间。社会治理工具和手段,必须将传统社会的组织形态和治理智慧同现代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进行无缝衔接,方能促进景区的和谐稳定。10年来,西江苗寨治理资源除了充分运用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外,还充分运用乡土社会的“村规民约”,苗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议榔制”“寨老制”“扫寨仪式”“鸣锣喊寨”“民间歌谣”等民间智慧,对有碍旅游发展的失范、失当、失德行为进行规训与处罚,无论哪一个主体,如有违犯,均平等相待,一视同仁。10年来让西江苗寨基本做到了“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的良好治理局面,既净化了旅游市场环境,又增强了旅游发展活力。

九是与时俱进,创新景区管理机制体制。为进一步理顺西江景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12年,经雷山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将西江镇交由雷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托管,西江景区管理局、西江旅游公司一并划入园区管委会。配齐配强西江景区管理局领导班子,将驻西江的相关执法部门和西江景区管理局人员划入园区管委会综合执法大队,由园区管委会统一管理。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明确了西江景区各管理主体和经营主体的职责与功能,尤其明确了西江旅游公司作为市场经营主体,进一步提高了旅游发展的市场效率。

三、几点启示

一是党的领导是前提。西江苗寨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领导。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是西江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决心、信心和敏锐的战略眼光、科学的战略举措,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政令畅通的管理体制。从组织领导层面到体制机制层面,再到社会力量层面,自上而下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为西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支撑。

二是文化保护是核心。文化是乡村旅游的魅力和关键所在。如果不保护好民族文化,民族地区乡村的旅游发展将难以为继。文化保护是西江苗寨确保持续发展的关键。10年来,西江苗寨秉承“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保护”的理念,着重保护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基质和创造活力,以行动开展保护,以旅游开发促进文化价值再生实现切实保护。

三是创新发展是手段。当前,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尤其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以往的方法方式难以奏效,这就需要以“创新”和“发展”的思维来应对与解决。西江苗寨通过十年探索实践,在民族文化和传统智慧的运用,利益“共享”机制设计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和发展,既实现人民群众的增收致富,又较好地延续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四是共享共赢是目的。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地方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共同致富。10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西江苗寨通过民族文化保护利益的“共享”机制创建,让本村与周边村寨居民实实在在共同分享到旅游发展的各种红利。实现了旅游发展“共享共赢”的目的。

责任编辑:李祎凡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